發展局副局政助參加生態團 推大嶼山保育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8/05 15:50

分享:

分享:

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前)和政治助理馮英倫(後),早前到大嶼山水口參與生態導賞團。(發展局圖片)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發表網誌,指早前邀請副局長廖振新和政治助理馮英倫,參加生態導賞團,與市民一齊身體力行,支持生態和環境保育的工作。導賞團,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和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合辦,透過一連串教育活動,包括巡迴展覽、導賞團和工作坊等,提高公眾對保育大嶼山海岸地區生境的意識,並推廣大嶼山的可持續發展。

黃偉綸稱,水口灣是位於大嶼山南岸的一個遮蔽海灣,擁有淡水濕地、紅樹林、沙坪等重要生態價值的棲息地,亦是一些珍貴本地物種例如馬蹄蟹等的重要繁殖及養育地。適逢暑假,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參加水口生態導賞團。期間,科大講師講解了很多有關大嶼山自然生態的知識,以及一些人為活動,包括過度挖蜆或遊人遺留的垃圾,對海岸生態造成威脅,相信大家都上了一堂生態及保育課。

水口生態導賞團參加者一起為保育大嶼山打氣。(發展局提供)

黃偉綸指推動社區參與是大嶼山保育工作重要的一環,可持續大嶼辦事處已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批出9個由非政府機構開展並與南大嶼自然保育有關的環保教育和社區參與項目。基金將於今年第3季展開新一輪的申請,邀請更多非政府機構和社區團體參與保育項目。辦事處於2017年12月亦開始就貝澳、水口、大澳及其鄰近地區進行生態研究,以檢視南大嶼的自然生態及探討合適的保育措施。

他強調,為了平衡大嶼山的發展和保育,《可持續大嶼藍圖》提出多項有關自然保育的建議,包括研究與相關持份者或非政府組織合作,保育泥灘、沙坪生境及貝澳濕地;加強措施應對違法廢物棄置;研究提供資源作保育用途;在大嶼山水域劃定多個海岸公園等。